植绿增绿 筑牢生态屏障
7月3日傍晚,延安市吴起县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内,不少市民在此纳凉、散步。全国唯一的退耕还林展览馆就坐落在这里。馆内展出的不同年代的珍贵资料图片,展示了延安退耕还林的成果。
“20世纪末,延安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8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7.8%。”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赵东说,“‘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特别是春秋两季,延安沙尘暴频发,遮天蔽日。”
作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延安市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在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1998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封山禁牧;
1999年起,延安市推行植树种草、封山禁牧、天然林保护、舍饲养畜等退耕还林工程措施;
在南泥湾,退耕还林“先锋”侯秀珍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栽下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
在安塞区雷坪塔村,村民张莲莲在荒山荒坡上造林1750亩,种植树木20余万株,绿染山川满目翠;
……
从黄沙飞舞到绿波荡漾,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翠。如今,绿色成为陕北大地最美的底色。
“延安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千万余亩,仅2016年以来就完成营造林569万亩、义务植树50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53.07%,植被覆盖度达81.3%;年入黄河泥沙量由过去的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赵东说。
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好的栖息环境。据统计,延安现有陆生野生动物264种。子午岭林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北豹数量增至110多只,是迄今全国已知华北豹野生种群最密集的区域。褐马鸡、原麝、黑鹳等珍稀野生动物数量也不断增加。
好生态带来好光景。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南沟村,20多年退耕还林3万余亩,林草覆盖率达92%。靠着绿水青山,南沟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集休闲旅游、生态农业、文化体验、森林康养于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实现农旅总产值2950万元。全村户年均增收3000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万元。
在延安,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文旅等产业,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