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山海之约,再现“海上仙子国”——宁波象山县花岙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案例

2025-06-11 自然资源部

花岙岛位于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乡,素有“海上仙子国,人间瀛洲城”的美誉。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活动影响,海岸侵蚀、沙滩退化、植被破坏、岩体裸露、岛体稳定性下降等生态问题凸显。象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规划引领,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协同推进海岛生态保护修复和宜居海岛建设。如今,花岙岛生态系统功能显著改善,优质亲海空间持续拓展,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岛绿、滩净、水清、物丰”的人岛和谐新画卷。随着海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花岙岛持续赋能美丽海岛高质量发展,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出海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结合的特色模式,成为海岛地区生态修复的花岙岛样板。

基本情况

象山县位于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岛505个,海岸线全长988公里。拥有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是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浙江省海洋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花岙岛位于三门湾口东侧海域,因多花多岙得名,拥有长约5公里的火山岩原生地貌。

受全球气候变化、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影响,花岙岛面临岸线侵蚀退化、海滩垃圾堆积、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推进海岛保护修复,象山县启动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开展了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通过整治修复,逐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滩净、湾美、岛丽”的建设目标,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岛美好画卷。

▲花岙岛全貌

▲修复后的护岸

近年来,花岙岛先后获评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和美海岛”、省级地质公园、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持续绽放着独特魅力。

主要做法

(一)规划引领,绘好生态建设一张蓝图

象山县编制了浙江省首个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将花岙岛的生态修复工作纳入《象山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花岙岛国家级海洋公园规划》,将花岙岛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生态与资源恢复区和适度利用区,为花岙岛的发展指明方向。出台《象山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海岸线整治修复、生态岛礁建设标准,并对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确保生态修复质量。结合项目实施,联合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海岛生态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为开展生态岛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统筹修复,筑牢生态系统多重屏障

项目秉承“筑牢防灾安全屏障、推动海岛和谐发展、守护人文生态之美”的理念,全力构建海岛生态安全屏障。统筹开展了岛体整治与修复、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建设、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及生境保护、海洋监视监测站点建设、生态环境本底调查等生态修复工作。对自然形成的天作塘卵石塘坝进行保护修复,增强消浪挡潮能力;通过清理滩面、沙滩补沙、种植植被等工程手段,稳固沙滩结构;对高涂岙裸露岩体分阶削坡,坡脚修筑挡土墙,坡面采用植生袋绿化,有效维持海岛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护岸进行升级改造,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开展边沟及护岸生态化建设,实现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共修复沙滩6.10万平方米,卵石滩1.98万平方米;治理废弃矿山2.3万平方米;加固海堤249米,修复护岸6.76千米。

▲古樟沙滩修复前(左)后(右)

▲高涂岙废弃矿山修复前(左)后(右)

▲天作塘卵石滩修复前(左)后(右)


(三)绿色发展,厚植海上两山生态优势秉持“碧海银滩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岛礁建设与民生基础设施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建设环境友好型环岛生态绿道16.9千米,串联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有效改善海岛环境。建设海洋自动观测站点,实时掌握海域环境特征,提升海洋灾害防范水平。开展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修复,深入挖掘海岛文化内涵,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生态岛礁建设,打通了海岛生态脉络,增强了海岛稳定性,拓展了公共亲海空间。

▲生态绿道修复前(左)后(右)

(四)产业融合,畅通生态价值转换路径聚焦“海洋强县、美丽富民”战略,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将其与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研学。发展生态农渔业,利用海岛丰富的自然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和渔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入精品民宿,发展生态循环和观光农业,拓展旅游产业链,实现生态红利的持续释放,推动海岛经济多元化发展。

▲参加花岙岛研学的学生


成 效

(一)生态提质,生物多样勾勒生态美景经过数年的建设与保护,花岙岛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海岛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海岸带韧性空间得以扩宽,生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提升。目前,花岙岛自然岸线保有率83.03%,植被覆盖率75.49%,海岛开发利用程度控制在2.93%以内。天作塘卵石滩结构稳定,有效提升了海岸带生态减灾功能。海岛及周边海域生物种类持续增加,现有维管束植物684种,滨海植物60种;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24种;海域浮游动植物134种、海底栖息生物43种、潮间带生物92种、鱼虾蟹等渔业资源119种;鸟类157种。

(二)社会增效,人海和谐绘就共生蓝图通过垃圾处理设施、海防文化公园、生态绿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极大地改善了海岛居民生活条件,拓展了民众亲海近海空间,修复后的古樟沙滩已成为游客赶海、研学的热门场所,生态绿道、护岸及海堤共同构成了全岛的慢行系统,吸引了众多居民和游客来散步、骑行,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项目实施大幅提升区域知名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理・中国》等众多媒体纷纷进行报道。首部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在此取景拍摄。2023年,设立花岙岛生物多样性法治宣教基地,构建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机制,提升了全民海洋科学素养和海洋保护意识,将“生态共识”转化为“生态行动”。

▲《黑神话:悟空》游戏世界和花岙岛实景对比图


(三)经济提升,价值凸显铺就共富通途借助生态岛礁建设项目,花岙岛依托特色产业资源,发展多元化经济。结合亿年石林、万年大佛、千年古樟、百年苍水,花岙岛成为亲子团、研学团、摄友团青睐的自由行“热点”。2024年,游客数量达22.6万人次,同比增长43.1%,旅游经济收入3615万元,同比增长32.9%。特色农产品和渔业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畅销各地,产业附加值不断提高。花岙岛已成为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荐

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案例

Comments

    Comments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