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獭(Lutra lutra)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作为淡水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对维护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曾经,水獭遍布浙江省所有水系,但近30年来近乎绝迹。根据《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工程》(2019—2021年)调查成果,水獭在浙江大陆已无分布,仅存于近海数个岛屿,其中舟山市定海区金塘岛拥有密度最高、最稳定的水獭种群,其活动范围与人居环境高度重叠,人獭和美共居。
取得成效
定海区在金塘镇建设首个浙江沿海濒危物种水獭社区保护地试点,设立水獭工作站,对水獭开展本底调查、基础研究等工作,已基本掌握水獭分布和活动规律。加强水獭科学保护,通过实施水系环境保护工程、建立水獭食堂等举措,在人居环境中创造出水獭优美栖息地。金塘的水獭社区保护地试点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SGP)。
典型做法
一是加强栖息地环境保护。水獭重度依赖水环境,水环境的保护是定海区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金塘镇致力于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岛内9条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均保持在Ⅲ类以上,化身为“水美乡镇”,成为水獭宜居宝地。建设“水獭友好”人居环境,采取竖立警示牌、营建水獭食堂、安放水獭通过装置等措施,丰富水獭食物来源,提升水獭栖息地质量和连通性。通过助力养殖户“三产融合”发展,有效化解人獭冲突,将水獭偷食鱼塘变成水獭觅食天堂。
二是深入开展基础研究。联合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浙江自然博物院、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台北动物园、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建科研小组,依托水獭保护工作站,架设红外相机111台,对水獭种群开展持续监测和研究。截至2024年3月,已拍摄水獭视频逾500段,水獭痕迹130余处,采集粪便样本270份。通过影像资料分析、粪便检测等手段,对其时空分布、栖息地选择、食性与食源、威胁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下一步深入开展水獭保护打下科学基础。
三是推动全民共建共护。建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各司其职、共同保护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电鱼等威胁水獭栖息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开展“共建水獭保护社区”系列活动,通过街头送年画、志愿者培训、进社区宣传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认识、参与水獭保护。组织水獭讲堂和研学课堂等“水獭保护进学校”活动,提升学生对水獭保护认知和热情。借助政协“民生议事堂”载体,集聚专家、委员、企业主、社区群众等共同为水獭社区保护建言献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水獭的良好氛围。
经验借鉴
定海区水獭社区保护地,依托广泛的社区参与、有效的多部门合作、国际资源的支持以及创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是因地制宜实施科学保护。创新社区保护地保护模式(OECM),为在人居环境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范例。
二是保护成果实现共建共享。水獭保护的价值转化成果(“中国水獭岛”IP),推动了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发展,实现水獭保护与可持续经济发展双赢。
三是交流合作推动互利共赢。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不仅引入了资金支持,还带来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互学共进,助力濒危物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