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㉜| 陕西省延安市延河

2025-09-10 生态环境部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河是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见证了中国革命从“星火”走向“燎原”的伟大历程,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母亲河”。延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全长286.9公里,流域面积7725平方公里,是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用水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的流域之一。


突出问题

延河水生态环境长期累积性问题突出,新老水生态环境问题叠加,河湖水域岸线空间侵占,河湖生态功能退化、水体污染、河道淤塞、湖库富营养化等多种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科学分析研究,系统安排部署。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全力推动,市级各部门各负其责、各县市区齐抓共管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领导机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担任延河河长。2020年11月1日,《延安市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为延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延安市碧水保卫战年度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修订《延安市水污染补偿实施办法》,着力解决重点流域、特别时段和突出点位水环境问题。


二是实施系统治理。坚持“刚性治标、系统治本”的治水思路,实施“控污、截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明确了“五先五后”治水举措。累计建成日处理能力2000方以上的污水处理厂6座,日处理能力500-2000方的污水处理厂(站)3座,日处理能力500方以下的污水处理厂(站)61座;累计建成污水管网422.6公里,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底的不足80%提高到现在的高于95%。2024年延安市启动《延河流域系统治理方案》编制工作,拟投资22.7亿元,在延河流域实施王瑶水库扩容工程、延河综合治理工程、延河延安城区重点段治理工程等系统治理项目。

三是强化生态涵养。因地制宜整治河流岸线、恢复天然湿地、建设人工湿地、种植生态涵养林,改善河道水质,美化、提升河道生态环境,增强河流自净能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23平方公里,建成水库8座、淤地坝6921座、各类堤防护岸205.7公里、供水工程1521处。打造出安塞南沟、宝塔薛张等一批小流域治理示范样板,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3年安塞区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四是保障饮水安全。延安市饮用水源地王瑶水库位于延河上游,为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控和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六闸六坝”拦油工程,确保库区不进一滴油。同时,还建设拦油土坝70余道、混凝土坝10道,关闭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102口油水井,搬迁多处办公楼、作业区,建立水上应急抢险中心,有效提升了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水平。

治理成效

截至2024年底,延河流域4个国控断面水质均保持优良。全市多年平均入黄泥沙量由原来每年的2.58亿吨下降到近年的0.31亿吨,自然岸线率达到76.58%,延安的山川大地实现主色调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巨变。近10年来,延河先后出现中华秋沙鸭、黑鹳、东方白鹳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余种,鱼类10种,湿生植物20科52种。曾经“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实现地减粮增、林茂粮丰,百姓再次感受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延河景象。

延河流域青山碧水

经验启示

 面对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形势,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只有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才能达到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延河的治水实践,探索了生态脆弱地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的路子,可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北方水资源匮乏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Comments

    Comments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