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土壤
Open WeChat, select "continue" at the bottom
Use "Scan QR Code" to share the web page with friend circles

对人体的危害:

铅不是生命必需元素,对所有的生物均有毒。对于人体,铅是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多亲和性毒物。

意外摄入大量铅可发生急性中毒,贫血是主要症状之一,患者还会出现流涎、恶心、呕吐、便秘、腹泻、阵发性腹绞痛;神经系统受铅损害时会出现狂躁、失语、神志模糊、剧烈疼痛等中毒性脑病;肝肾受损时还会出现中毒性肾病、肝炎等。

长期接触含铅空气可引发慢性铅中毒,导致贫血、血铅升高、神经衰弱综合症、铅中毒性脑病、口中有金属味、食欲减退、便秘、腹绞痛、损害肾小管功能等。

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致畸作用和致癌效应,长期接触铅的女工中发生死胎、流产、畸形和早产者较多;英国铅管工人支气管肺癌死亡率较高,铅对苯并芘诱发肺癌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概述:

铅是一种可在环境中长期蓄积的常见重金属污染物元素,广泛应用于电缆、蓄电池、防X射线材料、染料和铅玻璃生产等领域。土壤中过量铅元素能在植物体内积累,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体蓄积过量铅会导致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及生殖系统混乱。

污染物来源:

铅是构成地壳的元素之一,全世界每年消耗约400万吨铅,仅有1/4回收利用,其余大部分进入环境。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废气、铅制品工矿企业的冶炼、制造和使用过程,如蓄电池、铸造合金、电缆包铅、油漆、颜料、农药、陶瓷、塑料、辐射防护材料等。

铅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火成岩和变质岩是主要的自然来源,而工业生产和汽车排放的气体降尘、城市污泥和拉吉,以及采矿和金属加工业废弃物排放是主要的人为来源。

迁移与转化:

环境中的铅主要从消化道,其次从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植物也可吸收土壤中的铅,过量铅可借此进入食物链系统。进入血液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成为非扩散性铅,大多存在于骨骼内,少量存于血液中;其他的可扩散铅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污染事件:

陕西凤翔血铅事件
http://news.sohu.com/20091222/n269108692.shtml
安徽血铅超标
http://www.infzm.com/content/54254

环境标准:

铅的环境允许限量标准:在饮用水中为0.05mg/L;在车间空气中,铅烟、铅尘、硫化铅及四乙基铅分别为0.03mg/m3、0.05mg/m3、0.50mg/m3、0.005mg/m3;在居民区大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日平均允许限量为0.0007mg/m3。


相关词条

x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