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

分类: 大气
Open WeChat, select "continue" at the bottom
Use "Scan QR Code" to share the web page with friend circles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空气中很稳定,转变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很缓慢,因而是室内外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

来源

 一氧化碳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植物茎叶等含碳物质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家庭炉灶、采暖锅炉、燃放烟花爆竹、木炭燃烧及吸烟等。汽车废气中含4%-7%,是城市大气一氧化碳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冬季燃煤取暖对局室内一氧化碳污染影响最大。此外,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地震等,也能造成局部地区浓度增高。

对人体的危害

一氧化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引起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水平。 
轻微升高时,可引起行为改变和工作能力下降。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碳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含量及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行为发生改变。一氧化碳还可加重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5%时,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的沉积量增加,导致原有动脉硬化症加重。因此慢性心脏病患者、贫血者及肺病患者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一氧化碳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血液中达到平衡时的一氧化碳浓度较母体为高。胎儿对一氧化碳的毒性比母体更敏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幸存的孕泊,其胎儿可以致死或于出生后遗留神经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孕妇的胎儿出生时体重减轻,并有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

迁移与转化:

 一氧化碳可经过呼吸道吸入,再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其中大部分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小部分和血管外的血红素蛋白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结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均为4mg/m3,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均为10mg/m3


相关词条

x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