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10

分类: 大气
Open WeChat, select "continue" at the bottom
Use "Scan QR Code" to share the web page with friend circles

PM10,也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由于粒径较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并造成健康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由于PM10的粒径相对较大,因此PM10是沉降的,近地面的浓度最高,随着高度增加,浓度会减轻。

颗粒物的来源

 从形成过程上,可以分为一次来源与二次来源。一次来源又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在全球范围分布广泛,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细菌等。大自然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岩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风沙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中)。

人为源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二次来源是指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冷凝或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细颗粒物,二次细颗粒物又可分为无机细和二次细颗粒。前者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无机气态前体物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后者含有数千种有机化合物,是由VOCs转化而来。

成分

化学组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组分包括碳氢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含氮、含氧、含硫有机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卤素等。无机组分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金属、金属氧化物、无机离子等。

危害

对环境的影响

影响能见度:研究表明,光的散射是能见度降低的最主要因素。颗粒物通过光的散射,降低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从而降低能见度。另一方面,PM10对光的吸收效应也是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例如,煤烟的总消光系数是透明颗粒的3倍,少量的煤烟颗粒就可以导致光强降低很多。 

影响温度:由于颗粒物的存在,直接阻挡太阳光抵达地球表面,使可见光的光学厚度增大,抵达地面的太阳能通量剧烈下降,从而使地面温度降低,高空温度升高。有数据表明,当PM10浓度达到600微克每立方米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42.7%,当达到1000毫克每立方米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60%

对人体的危害

PM10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与PM2.5相比,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但是,长期累积也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促、咳嗽、诱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等。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一级标准PM10年平均浓度限值40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70μg/m3;二级标准区PM10年平均浓度限值50μg/m3,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150μg/m3


相关词条

x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