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㉚|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尼洋河

2025-08-21 生态环境部

尼洋河又称“娘曲”,藏语意为“神女的眼泪”。河流全长307.5公里,年径流量22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459平方公里,是工布地区的母亲河。


突出问题

尼洋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较好,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农村面源污染较为突出,流域内存在河滩林草面积萎缩、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冰川退缩、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主要做法

一是构建多元齐抓共治新格局。林芝市立足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决策部署,着眼于全流域系统治理,加强水利、生态环境、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市委书记、市长双总河长制度,拓展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协作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形成覆盖面较广的生态保护综合补偿体系。“十三五”期间,累计兑现生态岗位资金3.53亿元。建立和完善部门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治水长效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水体系,倡导联动治水、全民参与,形成了联合共治的新局面。

二是治水“组合拳”标本兼治。水资源方面,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林芝市打出保护、治理、修复、安全保障“组合拳”。优化城乡供水格局;切实加快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西藏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尼洋河生态流量(水量)保障实施方案》。水环境方面,建成尼洋河综合治理与保护工程,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道综合治理长度共计45.29公里,新建护岸总长32.74公里,加固堤防1.61公里,新建排洪渠0.69公里。水生态方面,积极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自2016年以来,投入完成生态保护与建设等各类生态安全屏障项目110个,落实资金10.5亿元。2018-2023年,共计放流各类鱼苗91.2万尾,新增人工造林面积27.8万余亩,治理沙化土地19.3万余亩,抚育森林41万余亩、整治草场湿地1200亩。严格按照《河道管理条例》编制采砂规划,减轻人类活动对河流核心区环境的影响。

治理成效

林芝市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推进尼洋河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过水资源保障、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及日常维护的“组合拳”治理,有效改善了尼洋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现状,国控断面水质稳定维持在Ⅱ类。实现重要江河水功能区达标。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鱼类资源增至2目4科10属,包括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尖裸鲤、黑斑原鮡等多种保护鱼类和特有鱼种。林芝市巴宜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双称号。此外,林芝市还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十三五”期间,11.43万人次通过生态岗位受益,年人均增收3500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高原桃花节

经验启示

林芝市按照“建立管护机构、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经费、统一管护标准、严格管护考核”的要求,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治水体系,倡导联动治水、全民参与,为尼洋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为高原地区生态敏感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Comments

    Comments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