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土壤
Open WeChat, select "continue" at the bottom
Use "Scan QR Code" to share the web page with friend circles

对人体的危害:

摄入大剂量砷几分钟内就可以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出现剧烈胃痛、呕吐和腹泻,产生中毒性肝损害、鼻血、皮肤瘙痒等。大量吸入砷化合物粉尘,首先会出现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流涕、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继而发生呕吐、腹痛和腹泻。

长期持续摄入或吸入低剂量砷化合物,经过数月至数年的砷蓄积发生慢性砷中毒症状。主要引起皮肤、指甲、毛发的改变,同时影响末梢神经、心血管系统,损害肝肾。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无机砷化合物与人类的几种癌症有关;砷是致畸元素、辅致突变剂和辅突变剂。

概述: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兼有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些特性。常见的砷化合物包括砒霜(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的氰化物、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等。

砷在自然界中分很广,也是一种剧毒元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上,砷化物主要用作棉花杀虫剂、植物脱水剂、除草剂。工业上,砒霜常作为玻璃脱色剂,雌黄用作脱毛剂,砷化镓是重要化合物半导体。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砷通过水体、大气进入土壤,砷几乎可影响人体的每个器官。

来源:砷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多以重金属的砷化合物和硫砷化合物形势混合存在于金属矿石之中。空气中和食物中一半含量很低,但在大量燃煤地区的空气中、个别地区地下室及海产品中含量较高。采矿、金属冶炼、煤炭燃烧、制药、含砷化合物和含砷农药的生产使用,砷化合物能以粉尘、烟尘、废气和废水等形式污染环境。

迁移与转化:

自然界中砷主要来自含砷母岩的风化,还有人类活动产生的砷,可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砷化合物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且土壤对砷有强烈的固定作用,砷易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污染事件:

乌脚病(BFD),台湾西南沿海地区的地方性外周血管疾病。

环境标准:

居民区大气砷日平均最大容许浓度为0.003mg/m3,车间空气砷最大容许浓度为0.3mg/m3,饮用水砷最大容许溶度为0.05mg/L,地面水砷环境质量标准:一级≦0.01mg/L,二级≦0.04mg/L,三级≦0.08mg/L。


相关词条

x